应急预案编号: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李晶晶
发 布 人: 王彬
批准日期: 2019年3月3日
执行日期: 2019年3月3日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2016年11月24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提出了“加强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监管。”
为贯彻落实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为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切实指导,为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差别化管理提供尊龙官网的技术支持,环保部2014年4月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更好地指导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公司厂区占地766亩,注册资金18000万元,是一家新兴的以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人,拥有总资产7.2亿元,固定资产4.9亿,净资产5.6亿元。现有项目包括有100万吨/年高等级重交沥青装置、8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装置、1.5×104nm3/h甲醇制氢装置、40万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18.75m3/h酸性水汽提装置、2万t/a硫氢化钠装置。产品包括石脑油、轻石脑油、重柴油、轻柴油及液化气、高等级道路重交沥青和蜡油等。
为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的要求,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编制了《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掌握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为后期的企业环境风险监管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大幅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的针对性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本次评估,本企业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320.23,属于q≥100(q3);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0分,属于m<25,为m2类水平;本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3(e3)。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大气(q3-m1-e3)”。
本企业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387.84,q≥100(q3)(以q3表示);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6分,属于m<25为m1类水平;本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2(e2)。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水(q3-m1-e3)”。
综上所述,由于本企业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表示为“较大[较大-大气(q3-m1-e3)较大-水(q3-m1-e3)]”。
本企业已在相关部位设置了自动控制阀等自控设施,并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程;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为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硫氢化钠、甲醇、氨等,均按规范要求储存和使用;储罐区的报警装置、消防设施、监控设备齐全;建有事故应急池、雨水收集管,且保持有效容积;基本配备了所需应急物资;企业有环保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完整的环保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配备应急人员。因此,通过整改措施实施后,企业环境风险属于可管控状态,企业环境风险可接受。
录
3.4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按照以人为本、合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严格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1)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2)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014]第9号修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13号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
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修订);
6)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7)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8)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2011]第40号);
10)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第45号);
11)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国安监总政法[2017]15号);
1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3)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管总局等2015年第5号公告);
14)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24号);
1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17)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
1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1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2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
2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68号);
22)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
23)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24)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2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26) 《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27)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8)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29)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 103号);
30)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31)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6号);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68号);
3)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鲁政办发[2009]56号);
4) 《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鲁政办字[2013]89号);
5) 《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
6) 《关于进一步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意见》(鲁环办函[2012]127号);
7)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发[2013]4号);
8)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鲁环发[2012]85号);
9) 《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导则(试行)》。
1)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东政发[2012]13号);
2)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东政办发[2015]19号);
3)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东营市环保局,2017年7月6日)。
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3)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5)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591);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8)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
9)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10)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1) 《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q/sy1310-2010);
12)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1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公司厂区占地766亩,注册资金18000万元,是一家新 兴的以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人,拥有总资产7.2亿元,固定资产4.9亿,净资产5.6亿元。
现有项目包括有8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装置、1.5×104nm3/h甲醇制氢装置、40万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18.75m3/h酸性水汽提装置、2万t/a硫氢化钠装置。产品包括石脑油、轻石脑油、重柴油、轻柴油、液化气和蜡油等。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营市蓝色经济开发区滨园路以南,庆园路以东。公司地理位置坐标为经度 118°27′19″,纬度 37°58′58″。地理位置见附图1。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工程均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见表2-1,该项目组成情况见表2-2,环保执行情况见表2-3。
表21 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 | |||
单位地址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 所在区县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
企业性质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所在街道(镇) | / |
法人代表 | 王彬 | 所在社区(村) | / |
联系电话 | 18954610755 | 邮政编码 | 257200 |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 569037123 | 职工人数 | 300 |
企业规模 | 中型 | 占地面积 | 766亩 |
主要原料 | 渣油、粗柴油、甲醇 | 所属行业 |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 |
主要产品 | 溶剂油、氢气、石脑油、汽 油、柴油、蜡油、渣油等 | 经度坐标 | 118°27′19″ |
联系人 | 李晶晶 | 纬度坐标 | 37°58′58″ |
联系电话 | 15963086765 | 建厂年月 | 2011年2月14日 |
历史事件 | / |
表22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 ||
主体工程 | 预处理装置 | 80万t/a预处理装置:电脱盐罐、初馏塔、换热器、精分塔、加热炉等。预处理加热炉功率为11000kw。 |
主体工程 | 甲醇制氢装置 | 1.5×104nm3/h 甲醇制氢装置:原料汽化器、提氢吸附塔、脱碳吸附塔、水洗塔、导热油炉等。导热油炉功率为800万大卡/h。 |
加氢改质装置 | 40万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加氢反应器、汽提塔、分馏塔、加热炉等。加氢进料加热炉功率为5500kw;分馏塔加热炉功率为 9200kw;汽提塔底加热炉功率为5500kw。 | |
酸性水汽提装置 | 8.75m³/h酸性水汽提装置(15万t/a):汽提塔、氨精制塔等。 | |
硫氢化钠装置 | 2万t/a硫氢化钠装置:反应釜、碱液罐等 | |
辅助工程 | 维修设施 | 项目所有维修均依托现有设施,不新建维修设施。 |
公用工程 | 新鲜水供水 | 河口区自来水公司供水,厂内已建输水管网 |
除盐水 | 建设规模为80t/h的反渗透脱盐水站,出水率为80%。 | |
循环水系统 | 全厂循环水来自厂内循环水管网,所需循环水最大量2000m³/h。建设规模为2000m³/h循环水场一座 | |
供氮、供风系统 | 净化风年用量为320万nm³,氮气年用量为240万nm³。空压站能满足装置需求 |
表22 项目组成一览表(续表)
工程组成 |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 ||
公用工程 | 排水系统 | 雨水:初期雨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期排入雨水管网。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 | |
供电系统 | 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供电,厂内建2000kva×4变配电站 | ||
供热系统 | 依托现有项目供热系统,热源为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 | ||
供气系统 | 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天然气管网 | ||
消防系统 | 消防水罐 10000m3、事故水池 5000m3 | ||
生活办公系统 | 维修站占地面积30m2、中心控制室2层,占地面积869m2、办公楼 4 层占地面积506m2,宿舍4栋(4层),餐厅4层 | ||
储运工程 | 原料罐区 | 10000m3原料罐6座(拱顶罐)、2000m3原料甲醇罐 2 座(内浮顶罐) | |
成品罐区 | 5000m3产品罐6座(内浮顶罐) | ||
装卸区 | 主要由装车区、卸车区、回车场地等组成 | ||
运输 | 原料油和成品进出厂均由汽车运输,依托社会车辆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干气脱硫 | 采用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进行湿法干气脱硫。脱硫干气含硫小于20ppm |
原料预处理装置加热炉烟气 | 1台加热炉,排气筒1根,高度 44.5m,直径1.416m。以自产脱硫干气和外购天然气为燃料,燃烧烟气通过烟囱排放。排烟温度170℃。 |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加氢进料加热炉烟气 | 1台加热炉,排气筒1根,高度54m,直径1.6m。 以自产脱硫干气和外购天然气为燃料,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烧烟气通过烟囱排放。排烟温度170℃。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废气 | 1台重沸炉,排气筒1根,高度39.5m,直径1.16m,以自产脱硫干气和外购天然气为燃料,排烟温度170℃。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汽提塔底重沸炉废气 | 1台重沸炉,排气筒1 根,高度39.5m,直径1.16m,以自产脱硫干气和外购天然气为燃料,排烟温度 170℃。 | ||
甲醇制氢装置导热油炉废气 | 2台导热油炉,排气筒1 根,高度47m,直径1.2m,以自产脱硫干气和外购天然气为燃料,排烟温度65℃。 | ||
火炬设施 | 火炬筒直径取φ0.8m,捆绑的酸性气火炬筒直径取φ0.2m,高度h=80m。 | ||
储罐区大、小 呼吸 | 轻油均采用内浮顶罐,减少大、小呼吸的产生量 | ||
油气回收设施 | 在油品装卸区设油气收集和处理设施(冷凝吸附法),废气经处理后由1 根10.5m(地面至排气口高 度)排气筒排放。 | ||
废水 | 生活污水和装置区含油污水进污水处理站,规模为2400m3/d。采用“隔油预处理(调节罐、隔油池、气 浮池) a/o”的处理工艺。 |
表22 项目组成一览表(续表)
工程组成 |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 |
环保工程 | 固废 | 按照废物贮存规范设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场所和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危险废物委托委托有危险废 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危废暂存场所位于厂区东 南角的危废暂存间,长8m、宽 m、高4m。 |
噪声 | 基底减震、隔声、消音等 | |
绿化 | 绿化面积2987m2,绿化率14% |
表23 企业现有项目环保信息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环评批复部门 | 环评批复时间及文号 | 运行 情况 | 验收部门及时间 | 验收 文号 |
1 | 100 万吨/年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 |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 鲁环审[2014]5号 | 未投产 | ||
2 | (一期) |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 | 东环审〔2016〕50号 | 运行 | 东营市环境保护局 | 东环审字[2017]71号 |
企业周边环境状况见下表。
表24 企业周边环境状况
地形地貌 |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本项目所在地地形起伏平缓,地貌单元属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有关地质钻探资料,该区域主要地层属于第四纪黄河三角洲沉积土层,按一般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大致分为6层,各层厚度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所差异。 |
气候类型 | 东营港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偏小,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冬夏风向变化,多大风天气。1996~2015年近20年气候气象情况如下:1)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44.9mm。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3)风向、风速:东营港海域常年主导风向为s风,出现频率为10.8%,次主导风向为ene向,出现频率为7.3%。长年平均风速为3.4m/s。4)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冬季的寒潮,夏季的台风和气旋;影响该海域寒潮天气主要发生在每年9月至翌年5月,平均每年发生6.3次,寒潮往往伴有大风,我国沿海各省均有可能受到台风影响,山东沿海的台风平均每年有2.9个,直接影响东营港海区的台风很少。5)雾:全年雾日平均为35.6天,其中12月雾日最多,平均为8.5天,11月和7月次之各为1.3天,全年大雾出现50小时为2.1天。 |
水文水系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区域水系主要包括孤北水库(功能为综合性水库)及神仙沟。 孤北水库是胜利油田滨海地区一项重要的引黄蓄水工程,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水源地,位于仙河镇北侧约3km,桩西公路以西2km处。水源以西河口或丁字路提取黄河水,经孤东干渠及孤北干渠送达水库南侧,通过提升泵站进入水库。水库设计总库容为5000万m3,其中有效库容4100万m3,蓄水面积12.16km2,整个库区占地13.6km2,供水能力为5m3/s。神仙沟原为黄河故道,从六十年代末期,胜利油田孤岛地区开发建设以来,陆续开挖,疏浚成为排水河道,全长38 km,自上游18 km建成带状水库后,中上游不再承担排水任务,仅下游承担。神仙沟下游淤积比较严重。港城常年积水水面标高0.8m。本区属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区,浅层地下水基本上为土壤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其次为侧向补给和灌溉回归补给,河渠的补给量甚微可忽略不计。地下水径流的方向是由西南向东北,水力坡度为0.1‰左右,与该区的地面坡度大致相同。地表储水系是排泄地下水的渠道,并主要以地下潜流的形式排入莱州湾或入渗到排水沟内后汇集流入莱州湾 |
年风向玫瑰图 | |
极端天气 | 历年平均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8.0℃ |
企业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具体见下表。
表25 环境功能区划
功能区名称 | 保护级别 | ||
二级 | —— | ||
地表水 | —— | v类 | 草桥沟 |
地下水 | —— | iii类 | —— |
3类功能区 | 3类噪声限值 | —— | |
土壤 | 三级 | 三级 |
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7年7月份~9月份全市环境情况通报(见表5),2017年7月份~9月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so2、no2、pm10、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都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表2-6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环境空气现状浓度一览表(单位:mg/m3)
7月份 | 8月份 | 9月份 | 标准限值 | |
so2 | 0.026 | 0.026 | 0.027 | 0.150 |
no2 | 0.025 | 0.002 | 0.025 | 0.080 |
pm10 | 0.052 | 0.038 | 0.065 | 0.150 |
pm2.5 | 0.039 | 0.028 | 0.045 | 0.075 |
2)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主要是草桥沟。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7年8月份全市环境情况通报(第8期),该断面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标准要求。
3)地下水环境质量
经现场勘察及查阅相关监测资料,项目所在地位于蓝色经济开发区,属于矿化度>2.0g/l 的咸水区,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水质因子存在超标,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
4)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所在区域在蓝色经济开发区内,周边声环境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规定的3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
山东红海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东营市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滨园路以南,庆园路以东。公司周边近距离没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公司厂区边界周围5km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具体见下表。
表27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目标名称 | 相对方位 | 距边界距离(m) | 人口数量(人) | ||
1 | 人口聚集区 | 开发区管委会 | es | 2000 | 625 |
2 | 周边企业 | 沃驰化工 | e | 50 | 400 |
3 | 海跃化工 | n | 100 | 280 | |
4 | 金信新材料 | se | 240 | 220 | |
5 | 东营市科德化工有限公司 | nw | 1366 | 300 | |
6 | 东营国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e | 1488 | 200 | |
7 | 东营华亚国联航空燃料有限公司 | nw | 1550 | 80 | |
8 | 山东省瑞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nw | 2010 | 250 | |
9 | 戴瑞克新材料 | s | 2770 | 320 | |
10 | 地表水 | 草桥沟 | e | -- | |
11 | 地下水 | 周围浅层地下水 | -- | -- | -- |
根据项目环评文件,各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报告书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周边敏感目标图见附图3,项目周边情况见附图4。
公司所用原料主要为粗柴油、氢气、甲醇、硫化氢、32%氢氧化钠等,产品主要是重交沥青、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硫氢化钠、液氨等。公司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见表2-8。
表28 化学品的使用和储运一览表
储存地点 | 物质名称 | 临界量q(t) | 存储量/在线量(t) | 危险性 |
装置区、储罐区 | 石脑油 | 2500 | 5780 | 易燃易爆 |
柴油 | 2500 | 25788 | 易燃易爆 | |
液化石油气 | 10 | 1.82 | 易燃易爆 | |
硫化氢 | 2.5 | 0.09 | 有毒有害、易爆 | |
硫氢化钠 | 2.5 | 138 | 有毒有害 | |
甲醇 | 10 | 3200 |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 |
氨 | 5 | 0.06 |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企业涉及到环境风险物质包括co。其理化特性参数见表2-9~表2-14。
表29 液化气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品名 | 石油气 | 别名 |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 英文名 | liquefied petroleum ges;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 |
理化 性质 | 分子式 | — | 分子量 | — | 闪点 | -74℃ |
外观气味 | 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 |||||
稳定性和危险性 | 4(易燃气体);稳定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
安全 防护 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 |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
身体防护 | 穿防静电工作服 | |||||
手防护 |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 |||||
其他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
应急 措施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 ||||
泄漏处置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有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
主要用途 |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燃料 |
表210 硫化氢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品名 | 硫化氢 | 别名 | 氢硫酸 | 英文名 | hydrogen sulfide | |
理 化 性 质 | 分子式 | h2s | 分子量 | 34.08 | 熔点 | -85.5℃ |
沸点 | -60.4℃ | 相对密度 | (空气=1)1.19 | |||
闪点 | <-50℃ | 蒸气压 | 2026.5kpa/25.5℃ | |||
外观气味 | 无色有恶臭气体 | |||||
溶解性 | 溶于水、乙醇 | |||||
稳定性和危险性 |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
表210 硫化氢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毒理学 资料 | 无色具有恶臭的气体,具有高毒,主要因吸入而中毒,当短期接触浓度为50~150ppm时可以麻痹嗅觉,浓度约为250ppm时可刺激粘膜,引起结膜炎、畏光、流泪、角膜浑浊、鼻炎、支气管炎、紫绀及急性肺损害,浓度为 250~500 ppm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头昏、窒息、心悸、心动过速、低血压、昏迷,当浓度为750~1000ppm时,受害者可被击倒,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及死亡,此阶段的死亡率约为6%,超过1000ppm时可因呼吸麻痹引起快速死亡,慢性毒性可见鼻炎及神经功能紊乱。对人类的严重毒性作用浓度为200 ppm/1分钟,致死浓度600 ppm/30 分钟,800 ppm/立即, lc50 小鼠 吸入 1500 mg/m3/18 min,380 mg/m3/410min,96 mg/m3/804 min,大鼠 吸入 1500 mg/m3/14 min, 380 mg/m3/>960 min。 | |
环境化学性质 | 在大气中,它可以有1~40天的存在期,这与地理位置及其它气候条件有关,在土壤及水体中,它可以进行生物降解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元素硫,常发生在好氧及厌氧的过度区,也可被光合成细菌氧化成硫,这个过程常是好氧并需要光的存在,它不能在大气中直接进行光解,其主要的化学转化是受含氧游离基所氧化成二氧化硫或硫酸。 | |
安全 防护 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 |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
眼睛防护 |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
身体防护 | 穿防静电工作服 | |
手防护 | 戴防化学品手套 | |
其他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
应急 措施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
泄漏处置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安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
储运 |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
主要用途 | 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
表211 甲醇理化性质
品名 | 甲醇 | 别名 | 木酒精 | 英文名 | methanol | |
理化 性质 | 分子式 | ch3oh | 分子量 | 32.04 | 熔点 | -97.8℃ |
沸点 | 64.5℃ | 相对密度 | (水=1)0.79; (空气=1)1.11 | 蒸气压 | 13.33kpa/21.2℃闪点:11℃ | |
外观气味 |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
溶解性 | 能与水、乙醇、乙醚、氨、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 | |||||
稳定性和危险性 | 危险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 |||||
毒理学资料 |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2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经口5~10ml,潜伏期8~36小时,致昏迷;人经口15ml,48小时内产生视网膜炎,失明;人经口30~100ml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呼吸衰弱,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mg/m3,12小时/天,3个月,在8~10周内可见到气管、支气管粘膜损害,大脑皮质细胞营养障碍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啤酒酵母菌12pph。 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300mmol/l。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浓度(tdl0):7500mg/kg(孕7~19天),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20000ppm(7小时),(孕1~22天),引起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 |||||
环境化学性质 | cod 1.5 bod 0.77,在大气中,甲醇仅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可以与光化学所诱发的羟基游离反应,其相应的半衰期为17.8天,可以通过下雨而被淋洗而从大气中去除。在土壤中,它可以进行生物降解,并可以在土壤中进行渗析,并可以从干的土壤表面经挥发转移至大气中去。在模拟河流及湖泊中的挥发半衰期分别为4.8天及51.7天。不易发生直接光解。在水体中极易进行生物降解,甲醇的半衰期在1~10天之间。也可以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亚硝酸甲酯,五天bod值为0.6~1.12g/g。其它生物降解的数据还有华氏呼吸仪测定可得2天bod值为93%的理论值,标准稀释法测定五天bod值可得 48%,53.4%,76%或82.9%的理论值,50天bod值可得理论值的97.7%。厌氧条件下可得75~80%的降解。 | |||||
包装 | 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装 | |||||
用途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及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和优良的燃料 | |||||
标准限值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中甲醇的最高容许浓度50mg/m3,《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36-79)中甲醇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0mg/m3(一次值)、1.00mg/m3(日均值)。 |
表212 石脑油理化性质
标识 | 中文名:石脑油、溶剂油 | 英文名:crude oil | |
分子式:c4-c12(脂肪烃和环烃) | 分子量: | un编号:1256 | |
危规号:32004 | rtecs号:de3030000 | cas号: 8030-30-6 | |
理化性质 | 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
沸点(℃):40~160 | 相对密度(水=1:0.78~0.97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
闪点(℃):-2 | 聚合危害:无资料。 | ||
爆炸极限(v%):1.1-8.7 | 稳定性;无资料 |
表212 石脑油理化性质(续表)
燃烧爆炸危险性 | 引燃温度(℃):350 | 禁忌物:强氧化剂。 |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 ||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无资料。 | ||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
毒 性 | 职业接触限值:tlvtn:acgih 400ppm,1590mg/m3 急性毒性: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 |
人体危害 |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 |
急 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
防 护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
安 全 措 施 |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配备易燃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操作安全】 (1)油罐及贮存桶装石脑油附近要严禁烟火。禁止将石脑油与其他易燃物放在一起。 (2)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沾油料的布、油棉纱头、油手套等不要放在油库、车库内,以免自燃。不要用铁器工具敲击石脑油桶,特别是空石脑油桶更危险。因为桶内充满石脑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而且经常处于爆炸极限之内,一遇明火,就能引起爆炸。 (3)当进行灌装石脑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石脑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 (4)油罐和贮存石脑油区的上空,不应有电线通过。油罐、库房与电线的距离要为电杆长度的1.5倍以上。 (5)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炎热季节应采取喷淋、通风等降温措施。 (2)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用储罐、铁桶等容器盛装,不要用塑料桶来存放石脑油。盛装时,切不可充满,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 |
表212 石脑油理化性质(续表)
安 全 措 施 | (3)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对于1000m3及以上的储罐顶部应有泡沫灭火设施等。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溶剂油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送溶剂油的油罐汽车,必须有导静电拖线。对有每分钟0.5m3以上的快速装卸油设备的油罐汽车,在装卸油时,除了保证铁链接地外,更要将车上油罐的接地线插入地下并不得浅于100mm。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汽车槽罐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3)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及人口密集地段。 (4)输送石脑油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石脑油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石脑油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石脑油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石脑油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5)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
表213 co理化性质
品名 | 一氧化碳 | 别名 | —— | 英文名 | carbon monoxide | |||
理化性质 | 分子式 | co | 分子量 | 28.01 | 危险标记 | 4(易燃气体) | ||
沸点 | -191.4℃ | 闪点 | <-50℃ | |||||
熔点 | -199.1℃ | 密度 | —— | |||||
外观气味 | 无色无臭气体 |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氨等多种有机溶剂 | |||||||
稳定性 | 稳定 | |||||||
危险性 |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 |||||||
毒理学资料和健康危害 | 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 |||||||
安全防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 |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 ||||||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 |||||||
身体防护 | 穿防静电工作服 | |||||||
手防护 |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 |||||||
其他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
泄漏应急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
急救措施 | 吸入 |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 ||||||
灭火方法 |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
表2-14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
标识 | 中文名:燃料油(同柴油) | 英文名:diesel oil、diesel fuel |
理化性质 | 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 |
熔点(℃):-18 | ||
沸点(℃):282-338 | 相对密度(水=1):0.87-0.9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闪点(℃):53 | 聚合危害: | |
引燃温度(℃):257 |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 |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
对人体危害 |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 |
急 救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 |
防 护 |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
泄漏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表2-14 柴油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续表)
储 运 |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原料、产品、中间产品、三废污染物等物质进行辨识和分析,并与标准中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对比,判定其比值q。
1)原料预处理装置
原料油自罐区经原料油泵升压后送入装置,经原料油-初顶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一线油换热器换热后,经三通阀分两路,一路经原料油-初侧线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二线及回流ⅱ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三线油换热器换热;一路经原料油-精分塔二线油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底油ⅴ换热器换热,两路合并进入电脱盐罐。
原料油经电脱盐脱水处理后继续与热源换热,经三通阀分两路,一路经原料油-精分塔底油ⅳ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二线及回流ⅰ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四线及回流ⅱ换热器换热;一路经原料油-精分塔三线及回流ⅱ换热器,原料油- 精分塔底油ⅲ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三线及回流ⅰ换热器换热,两路合并进入原料油-精分塔底油ⅱ换热器,原料油-精分塔四线及回流ⅰ换热器,原料油-精分 塔底油ⅰ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初馏塔。
初馏塔顶油气经换热、水冷冷却至 40℃进入初馏塔顶回流罐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初顶油经初顶石脑油泵抽出后分为两路,一路返回塔顶作为回流; 另一路作为产品出装置。分离出的水作为污水出装置。
初馏塔侧线油由初馏塔侧线油泵抽出,经换热、冷却至 40℃出装置。 初底油经汽提后由初馏塔底泵抽出,进加热炉升温后入精分塔。 精分塔顶油气经机械抽真空系统后,经冷凝器冷凝,各冷凝器冷凝下来的油和水自流入精分塔顶污油罐,凝缩油经精分塔顶油泵升压后并入精分塔一线油, 污水排至污水处理系统。
精分塔一线油从集油箱经精分塔一线油泵抽出,经换热和冷却到 55℃分为两路,一路作为顶循回流返回精分塔,一路作为精分塔一线油出装置。
精分塔二线油从集油箱经精分塔二线油泵抽出,换热至 161℃,一部分作为回流送入精分塔,其余部分经换热冷却到 70℃出装置。
精分塔三线油从集油箱经精分塔三线油泵抽出,换热至 217℃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回流送入精分塔,其余部分经换热冷却到 80℃出装置。
精分塔四线油从集油箱经精分塔四线油泵抽出,换热至 260℃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回流送入精分塔,其余部分并入精分塔底油,经换热冷却后出装置。
精分塔底油由精分塔底泵抽出送入各级换热器,换后出装置。初馏塔顶回流罐顶产生的不凝气和精分塔顶真空泵出口的不凝气分别进入
乙醇胺罐的底部,乙醇胺溶液自装置外来进乙醇胺罐,气相自下而上穿过乙醇胺溶液,将硫化氢脱除,脱硫后的气体作为加热炉的燃料进入燃料气管网;富胺液 经乙醇胺泵升压后送去再生装置。
原料预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见图2-1。
图2-1 原料预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甲醇制氢装置
①甲醇裂解部分甲醇原料自装置外来,进入原料缓冲罐缓冲后由甲醇泵加压后与从水洗塔底部酸性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分两股分别送入两台原料-反应气换热器与反应产物换热升温,同时加入经过解吸气压缩机加压的二段解吸气。升温后的原料溶液进入汽化器,用高温导热油加热汽化。汽化后的甲醇、水蒸汽接着进入列管式反应器内,在其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别进行裂解和变换反应。
整个反应过程是吸热的,因而反应器和汽化器所需的热量由热媒炉提供。循环使用的热媒(导热油)温度为300~320℃。由于吸热的裂解反应和放热的变换反应同时进行,因而有效地利用了反应热并消除了放热反应可能带来的热点问题。
从反应器出来的变换气在与反应进料进行换热后,经过空冷前分液罐分液,分液后的气体进入空冷器和水冷器冷却至常温,然后送入水洗塔洗掉变换气中夹带的残余甲醇。水洗后的变换气再经过反应气分液罐分液后送psa部分。
装置外来的除盐水进入除盐水缓冲罐,经过除盐水泵加压后,与水洗塔底部返回的酸性水混合经酸性水泵加压后返回与原料甲醇混合。
②psa部分
本单元装置采用两段变压吸附流程,即甲醇裂解气首先由10塔vpsa脱碳流程进行脱碳处理,经脱碳后的脱碳气再进入8塔 psa提氢流程提纯氢气。
10塔 vpsa脱碳流程:
装置的十个吸附塔中始终有2个塔处于吸附状态。其吸附和再生工艺过程由吸附、连续多次均压降压、逆放、抽真空、连续多次均压升压和产品气最终升压等步骤组成。
具体过程简述如下:
a、吸附过程
压力为 2.6mpa(g)、温度为40℃的甲醇裂解气自塔底进入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始终有2个吸附塔处于吸附状态)内。在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其中绝大部分的 h2o、ch3oh、co2 等杂质气体被吸附下来,未被吸附的脱碳气从塔顶流出,经压力调节系统稳压后送往8塔psa提氢部分。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某一位置时,关掉该吸附塔的原料气进料阀和产品气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开始转入再生过程。
b、均压降压过程 这是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的较高压力气体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的较低压力吸附塔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降压过程,而且也是回收床层死空间氢气的过程。
c、逆放过程 这是在均压降压过程完成后,逆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压力降至接近常压的过程,此时被吸附的杂质开始从吸附剂中大量解吸出来。
d、抽真空过程这是在逆放过程完成后,逆着吸附方向用真空泵对塔抽真空,使吸附的杂质得以完全解吸的过程。
e、均压升压过程 在抽真空再生过程完成后,用其它塔的较高压力气体对该塔进行依次升压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均压降压过程相对应,不仅是升压过程,而且也是回收其他塔 的床层死空间氢气的过程。
f、产品气升压过程这是在均压升压过程后,用产品氢气将吸附塔压力升至吸附压力的过程。经这一过程后吸附塔便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吸附-再生”循环,又为下一次吸附做好了准备。十个塔经以上吸附与再生的交替,即可完成气体的连续分离与提纯。
8塔psa提氢流程:
装置的八个吸附塔中始终有一个塔处于进料吸附的状态。其吸附和再生工艺
过程由吸附、连续多次均压降压、顺放、逆放、冲洗、连续多次均压升压和产品最终升压等步骤组成。
具体过程简述如下:
a. 吸附过程
压力为2.5mpa(g)左右,温度为40℃的脱碳气自塔底进入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始终有1个吸附塔处于吸附状态)内。在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进一步除去其中的co2、co等杂质气体,未被吸附的h2从塔顶流出,经压力调节系统稳压后送往加氢改质装置。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某一位置时,关掉该吸附塔的原料气进料阀和产品气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开始转入再生过程。
b、均压降压过程这是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的较高压力气体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的较低压力吸附塔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降压过程,而且也是回收床层死空间氢气的过程。
c、顺放过程在连续多次均压降压结束后,将吸附塔死空间内的较高压力的氢气顺着吸附方向放入顺放气罐中储存起来,用以对另一个再生塔进行冲洗。
d、逆放过程这是在顺放过程完成后,逆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压力降至接近常压的过程,此时被吸附的杂质开始从吸附剂中大量解吸出来。
e、冲洗过程这是在逆放过程完成后,逆着吸附方向用顺放气罐中的顺放气对吸附塔进行冲洗,使吸附的杂质得以完全解吸的过程。
f、均压升压过程在冲洗过程完成后,用其它塔的较高压力气体对该塔进行依次升压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均压降压过程相对应,不仅是升压过程,而且也是回收其他塔的床层死空间氢气的过程。
g、产品气升压过程这是在均压升压过程后,用产品氢气将吸附塔压力升至吸附压力的过程。经这一过程后吸附塔便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吸附-再生”循环,又为下一次吸附做好 了准备。
八个塔经以上吸附与再生交替,即可完成气体的连续分离与提纯。
甲醇制氢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2。
图2-2 甲醇制氢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3)柴油加氢改质装置
①反应部分
自装置外来的原料油在流量和原料油缓冲罐液位串级控制下送入装置,混合后的原料经重柴油/原料油换热器热至140℃后,通过原料油过滤器除去原料中大于25微米的颗粒,再与循环油/原料油换热器换热后,再与分馏部分来的循环油混合后进入原料油缓冲罐,原料油缓冲罐由惰性气体保护,使原料油不接触空气。
自原料油缓冲罐来的原料油经加氢进料泵升压,在流量控制下与混合氢混合后经反应流出物/冷混合进料换热器、反应流出物/热混合进料换热器、反应进料加热炉加热至反应温度后,进入第一反应器进行加氢精制反应脱硫脱氮脱氧、烯烃饱和等反应。精制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二反应器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反应器各床层间及反应器之间均设急冷氢注入设施。加氢精制反应器混合进料的温度通过 调节反应进料加热炉燃料气量控制。
自加氢改质反应器来的反应流出物依次经反应流出物/热混合进料换热器、反应流出物/热低分油换热器、反应流出物/冷混合进料换热器,分别与热混合原料油、热低分油、冷混合原料油换热,以尽量回收热量。换热后反应流出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热高分气经热高分气/冷低分油换热器、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换热后,再经热高分气空冷器冷却后进入冷高压分离器。为了防止热高分气在冷却过程中析出铵盐堵塞管路和设备,通过注水泵将除盐水注入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及热高分气空冷器上游管线。冷却后的热高分气在冷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顶部出来的循环氢(冷高分气)经循环氢脱硫塔入口分液罐、循环氢脱硫塔、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液,脱硫后循环氢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升压,然后分成两路:一路作为急冷氢去反应器控制反应器床层入口温度,另一路与来自新氢压缩机出口的新氢混合成为混合氢。
冷高分油在液位控制下进入冷低压分离器,热高分油在液位控制下进入热低压分离器。热低分气经热低分气冷却器冷却后与冷高分油混合进入冷低压分离器。冷低分油与热高分气换热后进入汽提塔第 22 块塔板,热低分油与反应流出物换热后进入汽提塔第 30 块塔板。冷高压分离器、冷低压分离器底部排出的酸性水及分馏部分排出的酸性水合并,经含硫污水闪蒸罐脱气后送至装置外。冷低分气在装置内脱硫。
自装置外来的新氢进入新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液后,经新氢压缩机三级升 压后与循环氢压缩机出口的循环氢混合成为混合氢。混合氢经过热高分气/混合 氢换热器换热后与原料油混合。
②分馏部分
自反应部分来的低分油混合后进入汽提塔,汽提塔共有40层浮阀塔盘,汽提塔热源由汽提塔底重沸炉提供。塔顶气经汽提塔顶空冷器、汽提塔顶后冷器冷却后进入汽提塔顶回流罐进行油、水、气三相分离,塔顶油相一部分经汽提塔顶回流泵升压后在流量和塔顶温度串级控制下作为汽提塔回流,另一部分经过稳定塔进料泵后在流量和汽提塔顶回流罐液位串级控制下作为稳定塔的进料;分水包排出的含硫污水送装置外脱硫。塔顶富轻烃气在轻烃吸收塔吸收轻烃后在装置内脱硫。
汽提塔底油经循环油/分馏塔进料换热器换热后,再经分馏塔进料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分馏塔,分馏塔共有 60 层浮阀塔盘,塔底采用水蒸汽汽提,分馏塔设三个侧线:重石脑油侧线汽提塔、轻柴油侧线汽提塔和重柴油侧线汽提塔。分馏塔塔顶气经分馏塔顶空冷器冷却、冷凝后进入分馏塔顶回流罐,液相经分馏塔顶回流泵升压,一部分经粗轻石脑油冷却器冷却后送出装置;另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塔底油经循环油泵升压,与循环油/分馏塔进料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循环油/原料油换热器换热后,循环到反应部分原料油缓冲罐。
重石脑油侧线汽提塔塔底热量由重石脑油侧线汽提塔底重沸器提供,热源为轻柴油;塔底重石脑油产品经重石脑油泵泵升压后,经重石脑油空冷器、重石脑油冷却器冷却后出装置。
轻柴油侧线汽提塔塔底热量由轻柴油侧线汽提塔底重沸器提供,热源为重柴油;塔底轻柴油产品经轻柴油泵升压后,经重石脑油侧线汽提塔底重沸器、稳定塔底重沸器、轻柴油空冷器、轻柴油冷却器冷却后出装置。
重柴油侧线汽提塔塔底采用水蒸汽汽提;塔底产品由重柴油泵升压后,经轻柴油侧线汽提塔底重沸器、重柴油/原料油换热器、重柴油空冷器冷却、重柴油脱水器脱水后出装置。
稳定塔进料经稳定塔进料泵进入稳定塔,稳定塔为填料塔,塔底热量由稳定塔底重沸器提供,热源为轻柴油。塔顶气经稳定塔顶冷凝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进行分离,塔顶油相全部经稳定塔顶回流泵升压后在流量和稳定塔顶回流罐液位串级控制下作为稳定塔回流,稳定塔顶回流灌稳定塔顶气与富轻烃气经轻烃吸收塔脱轻烃后在装置内脱硫。塔底液化石油气经稳定塔底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液化气脱硫抽提塔。
③气体及液化气脱硫部分
汽提塔顶回流罐顶气、稳定塔顶回流罐顶气混合后进入含硫干气冷却器冷却,再经含硫干气分液罐分液后进入干气脱硫塔下部。自溶剂缓冲罐来的贫溶剂,经低压贫溶剂泵升压再经贫溶剂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干气脱硫塔上部。脱硫后的干气先经脱硫干气分液罐分液后再送至燃料气分液罐作为燃料气装置自用。冷低分气经低分气水冷器冷却,再经低分气脱硫塔入口分液罐分液后进入低分气脱硫塔下部。自贫溶剂缓冲罐来的贫溶剂,经低压贫溶剂泵升压再经贫溶剂冷却器冷却后进入低分气脱硫塔上部。脱硫后的低分气先经脱硫后低分气分液罐分液后再送至装置外的制氢装置。 稳定塔底液化石油气经稳定塔底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液化气脱硫抽提塔,自贫溶剂缓冲罐来的贫溶剂,经低压贫溶剂泵升压再经贫溶剂冷却器冷却后进入液化气脱硫抽提塔上部。脱硫后的液化气依次经胺液回收器、液化气冷却器冷却后作 为燃料气装置自用,剩余部分液化气送罐区。
④溶剂再生部分
自循环氢脱硫塔、低分气脱硫塔的富液在高压富胺液闪蒸罐闪蒸后与干气脱硫塔、液化气脱硫抽提塔来的富液混合后通过富液过滤器除去杂质,然后再经贫富溶剂换热器换后进入富液闪蒸罐降压闪蒸,闪蒸后产生的少量酸性轻烃气体在压力控制下排至火炬,闪蒸后的富液由在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下进入溶剂再生塔,溶剂再生塔设有20层浮阀塔盘,塔底采用再沸器,再沸器的热源为低压蒸汽。溶剂再生塔顶部气体经溶剂再生塔顶空冷器、溶剂再生塔顶后冷器冷却后进入溶剂再生塔顶回流罐,回流罐顶部出来的高浓度酸性气在压力控制下送出装置外处理,底部液体经溶剂再生塔顶回流泵升压后作为溶剂再生塔回流。自塔底部来的再生后溶剂再生塔底泵升压后经贫富溶剂换热器、贫溶剂空冷器冷却后进入溶剂缓冲罐。由溶剂缓冲罐出来的贫溶剂分二股,一股经贫溶剂接力泵升压后进入贫溶剂缓冲罐,自贫溶剂缓冲罐底部出来的贫溶剂至循环脱硫塔贫溶剂泵;第二股贫溶剂至低压贫溶剂泵升压,升压后的贫液先经贫溶剂冷却器冷却后,在各自流量控制下进入干气脱硫塔和液化气脱硫抽提塔顶部。在贫溶剂接力泵出口有一部分贫溶剂通过在线胺液过滤器除去溶剂中的杂质后返回至溶剂缓冲罐。
⑤催化剂硫化流程
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新鲜的或再生后的催化剂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硫化。本设计采用液相硫化方法,dmds为硫化剂。催化剂进行硫化时,系统内氢气经循环氢压缩机按正常操作路线进行循环,冷高压分离器压力为正常操作压力。dmds自硫化剂罐来,经硫化剂泵升压注入进料泵入口管线,按催化剂预硫化温度控制点要求缓慢提高反应器温度,并按硫化要求进行反应器出口硫化氢浓度的测量。当采样点测量结果符合硫化要求,且冷高分中无水生成时,硫化即告结束。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产生的水间断地从冷高压分离器底部排出。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3。
图2-3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4)酸性水汽提装置
自上游装置来的含硫污水汇合后进入原料水脱气罐,罐顶脱除轻油气后再进入原料水罐(采用水封),轻油气去火炬,罐底污油进入污油罐,原料水再从原料水进料泵升压,然后分两路进入汽提塔,一路做为冷进料由汽提塔塔顶进入;另一路热进料先经换热器与侧线气、净化水换热器换热至130℃以上后进入汽提塔第1层塔盘。汽提底采用蒸汽(1.0mpa)作为重沸热源,为汽提塔提供热源,汽提塔的17、19、21层塔盘处开一侧线抽出口抽出富氨气,净化水由塔底排出。
酸性气在不大于50℃的条件下有塔顶抽出,经酸性气冷凝冷却器冷却后,经酸性气分液罐分液,酸性气去硫化氢处理装置,分凝液返回原料水罐。
17、19、21层侧线抽出的富氨气,先与原料废水换热冷凝冷却至120℃左右进入一级分凝器进行分凝,气相经二级冷凝冷却器冷却至90℃左右进入二级分凝器分凝,从二级分凝器出来的富氨气经三 级冷凝冷却器冷却至40℃左右,进入三级分凝器分凝,一、二级分凝液混合后经一二级分凝液冷却器冷却后与三级分凝液混合返回原 料水罐。从三级分凝器出来的纯度为90%左右的氨气,经减压后进入氨精制塔,塔底经氨液循环泵循环至氨精制塔顶作为回流塔顶出高纯度的氨气,再经氨液分离器、脱硫吸附器、氨气过滤罐后,通过氨压机升压至1.5mpa.g后变成液态氨,在经过氨油分离器分离出少量的轻油,再经过氨冷凝器冷却至40℃进入液氨罐,再经过液氨泵升压后出装置。
原料水罐顶部设置氮封、水封设施,原料水中排出的尾气经氮封、水封后排空,减轻了对操作环境的污染。开工初期,净化水可通过开工循环线返至原料水罐,实现内部循环,直到净化水合格为止。
酸性水处置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4。
图2-4 酸性水汽提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5)硫氢化钠装置
来自硫化氢提浓部分的硫化氢气体首先进入第一反应釜底部与由第三反应釜初步反应来的物料及第二反应釜经泵打入的物料反应,釜顶未反应气体进入第二反应釜底部与来自第三反应釜的物料反应, 反应温度通过夹套中冷却水进行调节。
第二反应釜釜顶未完全反应气体经气体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第三反应釜底部与来自碱液罐的32%碱液初步反应。釜底反应物料经泵一部分打入第一反应釜,一部分循环反应用。釜上部反应物料进入第二反应釜反应。
第三反应釜底部经过充分反应的物料(34%硫氢化钠溶液)经泵打入硫氢化钠产品罐储存销售。脱硫化氢后尾气进燃气管网。
硫氢化钠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5。
图2-5 硫氢化钠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情况见表2-15。
表2-15 污染物排放汇总
污染源 | 污染物类别 | 产生量 | 削减量 | 排放量 | 备注 |
有组织废气 | 废气量(万m3/a) | 24289.2 | 0 | 24289.2 | 原料预处理装置加热炉、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加热炉、重沸炉,甲醇制氢装置导热油炉以脱硫干气为燃料,燃烧后经排气筒排放 |
so2(t/a) | 0.712 | 0 | 0.712 | ||
nox(t/a) | 21.86 | 0 | 21.86 | ||
烟尘(t/a) | 2.41 | 0 | 2.41 | ||
无组织废气 | 非甲烷总烃(t/a) | 45.211 | 38.891 | 6.32 | |
h2s(t/a) | 0.006 | 0 | 0.006 | ||
甲醇(t/a) | 0.95 | 0 | 0.95 | ||
废水 | 废水量(万m3/a) | 13.24 | 0 | 13.24 | 综合废水经厂内污水站处理达标后,与清净废水一起排至东营国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处理 |
cod(t/a) | 19.86 | 14.56 | 5.3 | ||
氨氮(t/a) | 1.99 | 1.73 | 0.26 | ||
石油类(t/a) | 1.32 | 1.19 | 0.13 | ||
固废 | 一般工业固废(t/a) | 1 | 1 | 0 | 厂家回收 |
危险废物(t/a) | 117.097 | 117.097 | 0 | 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 |
生活垃圾(t/a) | 13.2 | 13.2 | 0 | 环卫部门处理 | |
合计(t/a) | 132.107 | 132.107 | 0 | 均合理处置 |
自企业成立来,企业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在储罐区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火灾报警、有毒气体报警等安全设施,配备了消防泵房、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企业严格按照《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68号)等安全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企业综合安全检查。每逢节假日前均要求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时,企业设立了应急小组,配备了必要的救援器材和物资,并制定了定期期组织演练计划。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见下表。
表216 主要管理制度及标准化作业文件一览表
发布时间 | 文件名称 | 备注 | |
1 | 2019.3.1 |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安环 |
2 | 2018.5 |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 安环 |
3 | 2018.5 | 《公司岗位职责》 | 安环 |
4 | 2018.4 |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 安环 |
5 | 2018.4 | 《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 安环 |
6 | 2016.03.08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安环 |
对照相关安全、环保管理要求,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如下:
1)企业已按要求单独设置原料罐区、成品罐区、生产装置、办公楼等,各建(构)筑物间距基本满足安全防范要求。厂区道路的布置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并做到人货分流,禁止运输车辆进入主要生产区;厂区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通道;电缆、仪表线采用架空方式排布。厂界设置了围墙,厂内按“雨污分流”设计,厂内设置了1个雨水排放口、1个污水排放口,并均设置截流阀。厂区内的罐区均采取了防渗措施,并设置防火堤、雨水切换阀等设施,厂区建设有完善的事故水导排系统,事故状态下事故废水可自流至事故水池。
(2)企业严格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置设计规范》gb50058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材料的选型。生产过程中选用密封良好的输送泵,工艺管线密封防腐防泄漏,设备配套的阀门、仪表接头等密闭,基本无跑、冒、滴、漏现象。
(3)罐区内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不同化学品分开存储,通风良好。
(4)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中有关要求,对储罐区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容积减去储罐基座体积大于单个储罐的体积,并且防火堤进行防渗处理,防止物料泄漏后因腐蚀对外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厂区内设有各类消火栓、灭火器,分别布置在生产区、储罐区。设有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消防水源充足;设有隔油池、污水池和事故水池,用于收集厂区初期雨水及事故废水。
(6)各储罐区均配备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液位计、安全阀。
(7)电气设计中防雷、防静电按防雷防静电规范要求,对使用易燃易爆介质的工艺设备及管道均作防静电接地处理。
(8)水体三级应急防范措施
厂区实行雨污分流,且雨水系统具有总排放口关闭设施,设专人管理,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初期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初期雨水及事故污水可通过导流沟自流至事故水池,防止污染物进入地表水水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涉及大量的液体物料,为防止此环节发生风险事故时对周围环境及受纳水体产生影响,设立三级应急防控体系,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1)一级防控措施
装置区设有围堰,储罐区设置防火堤,同时做好防渗措施,储罐区地面铺设不发火型地坪。根据安评报告,企业防火堤有效容积满足《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的有关要求“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应容纳储罐组内一个最大罐的容积”。
2)二级防控措施
根据《山东华海化工有限公司160万吨/年柴油改质及其配套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项目消防水量为3653m3,厂区建有1座5000m3事故水池一座,事故水池容量能够满足事故废水收集和贮存的要求;装置区、罐区事故废水可通过导流系统自流至事故水池,防止污染物进入地表水水体。
3)三级防控措施
作为终端防控措施,对厂区雨水排口设置切断措施,并建有围墙,可防止事故情况下物料经雨水进入地表水水体。
表217 风险防控措施
防范区域 | 防范措施 |
截流措施 | 储罐区设置防火堤,装置区设置围堰,防火堤有效容积满足《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罐区防火堤外设阀门切换井。 |
事故排水收集措施 | 厂区建有1座5000m3事故水池一座,能够满足《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文件的要求,可确保事故状态下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废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 |
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 | 受污染的清净下水、初期雨水和消防废水排至事故水池临时储存,最后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经管网输送至东营国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 |
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 | 雨水系统建有雨水收集池并设有监视及关闭设施。 |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 | 污水处理站出口设有监控池,并安装有在线分析仪;并设有事故应急缓冲池,满足应急存储的需要。 |
可燃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 | 生产采用dcs控制系统,如果发生泄漏立即紧急停车,并安排职工向上风向有序撤离。 |
可燃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 | 装置区、储罐区、装卸区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报警仪。 |
环评及批复的其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 均已落实 |
厂区消防站 | |
事故水池 |
图26 现有风险防控措施现场照片
公司成立来,十分重视安全、环保生产的管理。
1)公司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救援机构包括抢险救援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部门。
3)与公司周边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建立了合作关系。
4)公司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有如下种类:环境应急指挥装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环境应急防护器材、环境应急处置器材、环境应急处置物资。
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具体内容详见附件6和附件7。
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在油罐区违章焊接作业,因未堵盲板,造成2个500m3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事故经过: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变为深灰色的质量问题,厂领导决定采用临淄某个体技术人员的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号罐、308号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4号罐储存外销。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
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号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与204号罐的对接。18时45分,在焊接与204号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号罐罐体炸飞,南移3.5m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将该罐同307号罐之间的管道从307号罐根部阀前撕断,307号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307号罐在204号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m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事故发生后,地市县及厂消防队及时赶到扑救,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事故分析:事故是在焊接与204号罐底部闸板阀对接的管道时发生的。204号罐以前装过柴油,但已长时间没有使用,只是偶尔当作生产中吹扫管道时的储气罐使用。在罐内约有15m3放不出来的柴油,阀门以上无油,有充分的挥发空间,挥发后的柴油与罐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7月2日16时45分,维修班在电焊焊接时,204号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泄漏进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管道内气体的爆炸,并且通过板阀阀瓣底部的缝隙,引起204号罐内混合气体的爆炸,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有:(1)违章作业。该厂缺乏安全技术管理人才,虽然参照其他石油化工厂的经验,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是制度执行不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如该次施工作业,按制度规定,成品油罐区为一类禁火区,要动火,必须经安全生产厂长、总工程师批准,安全处室专职安全人员、施工人员签字、办理一级动火证,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消防、安全、专职人员现场监督,确保不出事故方能动火作业。但该厂生产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和机动车间维修班施工,没有办理一级动火证,也没有通知总工程师、安保部、消防队审查施工力案及进行监督检查,失去了制止违章作业及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机会。另外,制度规定,动火作业必须同生产系统有效隔绝,而且专门制定了抽堵盲板的制度,但施工人员虽然制作了盲板,并且带到了现场,但没有使用,仅以关闭阀门代替插入盲板同油罐隔绝。阀门关闭以后虽然不漏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关闭不严,留有一定间隙,特别是在有一定压力或温度差别时,阀门可能会漏气。因此上午焊接308号罐时,因308号罐盛满柴油,没有发生事敌,而在下午焊接204号罐的管道时,因阀门间隙漏气引起油罐内混合气体的爆炸着火。
(2)对柴油性质认识不足。柴油虽然不是易挥发的一级易燃易爆品,但是,柴油是混合物,其中所含的介于汽油、柴油之间的轻沸点馏分,在夏季高温情况下,挥发积聚于油罐相对密封的亡部空间,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就会造成爆炸。
2008年7月30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宜都市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储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4个精甲醇储罐,1个杂醇油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发生后,企业、黔西南州、兴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违规将精甲醇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同时又严重违规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最终引发事故。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全知识。
2002年8月27日17时10分许,在兰州石化分公司北围墙外西固区环行东路,位于兰州石化分公司动力厂污水处理车间大门处东西长约400m的范围,有行人和司机出现中毒,共导致沿线过往的15辆机动车的驾乘人员和行人共50人相继中毒。路过此路段的兰州石化分公司供销公司司机等人立即向110、兰炼120报警。17时15分许,兰炼、兰化职工医院救护车先后赶到现场,迅速展开救治,随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受伤人员中有32人被送往兰炼职工医院抢救,有8人被送往兰化职工医院抢救,其余中毒人员被地方急救中心送往地方医院进行抢救。其中4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4人伤势较重,其中一人在9月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事故经过:兰州石化分公司×厂烷基化装置为了做好旧烷基化装置的拆除工作,装置逐步在进行处理,经检查废酸沉降罐(容—7)内约剩30t反应产物,因抽出线已拆除,无法回抽处理,由车间向分厂打出报告,申请分厂联系收油单位将容—7内的废反应产物进行回收。
因此现场人员决定从容—7底部抽出线试通管线,利用原地下废酸风压罐的顶部空气排空线(该地下废酸风压罐的顶部排空线在原生产流程中用于放空地下罐中的气体,且设置u形管道对放空气体进行除液)将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井,此下水井和含硫污水系统相通,导致废酸油汇入含硫污水系统干线。
酸液通过管道经过几十米的距离进入含硫污水管线,与含硫污水混合,硫酸与硫化钠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量增加,充满管道内部空间后,气体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力,硫化氢气体在管道中随污水运移,经过800m左右的距离到达污水处理场外的观察井,由于压力的存在,硫化氢气体通过观察井口排出。
通过观察井口排到地面的硫化氢,由于排放口高度较低(高2.45m),且观察井附近三面是墙(高2.22m),一面通向西固环行东路,在当时风速很小(0.7m/s,风向东南偏东)的情况下,比空气重的硫化氢从观察井口排出后大部分沉降到地面积聚,并向无遮挡的南面道路扩散。事故发生时,行驶于污水处理场外道路上的车辆,恰遇观察井瞬间排放的高浓度硫化氢,车厢内兜进高浓度的硫化氢,并聚积,使车内人员较长时间地接触硫化氢,导致了车内人员的中毒。
事故原因:由于旧烷基化装置通过气体放空管线向含硫污水系统排放高浓度废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物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通过观察井排放,由于沿地面扩散到公路上时浓度较高,造成过往汽车内的人和路上行人的中毒、死亡。
造成本次事故的管理原因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够;安全管理不到位,在非正常作业时没有制定风险评价、削减措施,不能及时纠正生产中的违章行为。
结合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情景,分析公司可能引发或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具体见下表。
表31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序号 | 情景名称 | 风险物质 | 危险因子 | 具体情景分析 |
1 | 泄漏 | 液化石油气、甲醇、溶剂油、石脑油、柴油、硫化氢、氢气等 | 液化石油气、甲醇、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氢气等 | 储罐泄漏、管线或设备破裂,气体逸散,导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扩散 |
液氨 | 氨 | 储罐泄漏,管线或设备破裂,液氨泄漏至环境,并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及爆炸 | ||
2 |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 | 溶剂油、石脑油、柴油、硫化氢、甲醇、氨 | 石油类、甲醇、硫化氢、氨氮 |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导致雨水阀门不能正常关闭,受污染雨水排放至附近地表水体 |
3 | 违法排污 | 溶剂油、石脑油、柴油、硫化氢、甲醇、氨 | 石油类、甲醇、硫化氢、氨氮 | 事故状态下受污染清净下水或含物料清净下水直接泵至污水管网 |
4 | 地震 | 液化石油气、甲醇、溶剂油、石 脑油、柴油、硫化氢、氢气、液氨等 | 液化石油气、甲醇、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氢气、氨等 | 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或其他地质 灾害 |
根据《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3046-2013),完全破裂的泄漏场景为泄漏孔径>150mm或者全部存量瞬间释放,见表32。
表32 泄漏场景
泄漏场景 | 范围 | 代表值 |
小孔泄漏 | 0~5mm | 5mm |
中孔泄漏 | 5~50mm | 25mm |
大孔泄漏 | 20~150mm | 100mm |
完全破裂 | >150mm | 1)设备(设施)完全破裂或泄漏孔径>150mm 2)全部存量瞬时释放 |
本次风险评估确定事故情景为1个甲醇储罐(2000m3)、1个石脑油储罐(10000m3)、1个氨罐(500m3)整体破裂(泄漏孔径160mm)以及酸性气泄漏,引起有毒物质挥发扩散等。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规定的泄漏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项目风险源事故状态的泄漏量。
1)两相流公式
式中:qlg——两相流泄漏速度,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0.8;
a——裂口面积,m2;
p——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pa;
pc ——临界压力,pa,可取pc=0.55p;
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由下式计算:
式中:ρ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kg/m3;
ρ2——液体密度,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由下式计算;
式中:fv——挥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j/(kg·k);
tlg——两相混合物的温度,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k;
h——液体的气化热,j/kg。
当fv>1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这时应按气体泄漏计算;如果fv很小,则可近似地按液体泄漏公式计算。但实际情况,当fv>0.2时,可以认为不会形成液池。
2)液体泄漏公式
液体泄漏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0.62。
a——裂口面积,m2,0.02(泄漏孔径160mm);
ρ——泄漏液体密度,kg/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101000;
g ——重力加速度,9.8m/s2。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
3)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模型
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
①闪蒸蒸发速度q1按下式计算:
式中:q1——闪蒸量,kg/s;
wt——液体泄漏总量,kg;
t1——闪蒸蒸发时间,s;
f——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
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
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
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
h——液体的气化热,j/kg。
②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q2按下式计算:
式中:q2——热量蒸发速度,kg/s;
to——环境温度,k;
tb——沸点温度;k;
s——液池面积,m2;
h——液体气化热,j/kg;
λ——表面热导系数(见表33),w/(m·k);
α——表面热扩散系数(见表33),m2/s;
t——蒸发时间,s。
表33 某些地面的热传递性质
地面情况 | λ(w/(m·k)) | α(m2/s) |
水泥 | 1.1 | 1.29×10-7 |
土地(含水8%) | 0.9 | 4.3×10-7 |
干阔土地 | 0.3 | 2.3×10-7 |
湿地 | 0.6 | 3.3×10-7 |
砂砾地 | 2.5 | 11.0×10-7 |
③质量蒸发速度q3按下式计算:
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
α,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34;
p——液体表面蒸汽压;
r——气体常数,j·mol-1·k-1,取8.314;
t0——环境温度,k;
u——风速,m/s,取平均风速2.8m/s;
r——液池半径,m。
表34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 n | α |
不稳定(a、b) | 0.2 | 3.846×10-3 |
中性(d) | 0.25 | 4.685×10-3 |
稳定(e、f) | 0.3 | 5.285×10-3 |
④液体蒸发总量的计算
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
q1——闪蒸蒸发液体量,kg;
q2——热量蒸发速率,kg/s;
t1——闪蒸蒸发时间,s;
t2——热量蒸发时间,s;
q3——质量蒸发速率,kg/s;
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
1)经计算甲醇储罐全破裂(泄漏孔径160mm)时泄漏速率为160.86kg/s。
2)由于甲醇常温下为液态,且常温常压储存,当泄漏事故发生后不会发生闪蒸蒸发;此外沸点大于当地的环境最高温度,因此泄漏后亦不会发生热量蒸发,所以泄漏后的质量蒸发量即为总蒸发量。
事故状态下有害物质的挥发量受污染介质本身的物化性质、外界环境温度及现场风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评价按事故发生后30min即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停止挥发)考虑。
泄漏时液体立即流到地面,之后开始蒸发,并随风扩散而污染环境。泄漏物质的质量蒸发速率依下式进行估算,确定事故的风险源强:
式中:q蒸发速率——物质蒸发速率,kg/s;
α,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35;
p——液体饱和蒸汽压,pa;
m——摩尔质量,kg/mol;
r——气体常数,取8.314j·mol-1·k-1;
t0——环境温度,k;
u——风速;
r——液池半径,m。
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无围堰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池等效半径。
表35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 n | α |
不稳定(a、b) | 0.2 | 3.846×10-3 |
中性(d) | 0.25 | 4.685×10-3 |
稳定(e、f) | 0.3 | 5.285×10-3 |
根据上式计算出甲醇的蒸发速率见下表。
表36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泄漏物质 | 风速m/s | 饱和蒸气压pa | 相对分子质量 | 稳定度条件 | 挥发速率kg/s |
甲醇 | 3.4 | 13330 | 32.04 | 不稳定(a、b) | 4.6 |
13330 | 32.04 | 中性(d) | 4.9 | ||
13330 | 32.04 | 稳定(e、f) | 5.4 |
1)经计算氨储罐全破裂(泄漏孔径160mm)时泄漏速率为2.25kg/s。
2)由于氨常温下为液态,且常温常压储存,当泄漏事故发生后不会发生闪蒸蒸发;此外沸点大于当地的环境最高温度,因此泄漏后亦不会发生热量蒸发,所以泄漏后的质量蒸发量即为总蒸发量。
事故状态下有害物质的挥发量受污染介质本身的物化性质、外界环境温度及现场风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评价按事故发生后30min即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停止挥发)考虑。
泄漏时液体立即流到地面,之后开始蒸发,并随风扩散而污染环境。泄漏物质的质量蒸发速率依下式进行估算,确定事故的风险源强:
式中:q蒸发速率——物质蒸发速率,kg/s;
α,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35;
p——液体饱和蒸汽压,pa;
m——摩尔质量,kg/mol;
r——气体常数,取8.314j·mol-1·k-1;
t0——环境温度,k;
u——风速;
r——液池半径,m。
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无围堰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池等效半径。
表37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稳定度条件 | n | α |
不稳定(a、b) | 0.2 | 3.846×10-3 |
中性(d) | 0.25 | 4.685×10-3 |
稳定(e、f) | 0.3 | 5.285×10-3 |
根据上式计算出氨的蒸发速率见下表。
表38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泄漏物质 | 风速m/s | 饱和蒸气压pa | 相对分子质量 | 稳定度条件 | 挥发速率kg/s |
氨 | 3.4 | 13330 | 78.1 | 不稳定(a、b) | 5.1 |
13330 | 78.1 | 中性(d) | 5.2 | ||
13330 | 78.1 | 稳定(e、f) | 5.4 |
原料油常温下为液体,液体泄漏速度选用柏努利方程,经计算原料油储罐泄漏量为174.62kg/s。
根据160 万吨/年柴油改质及其配套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东环审〔2016〕50号)中的对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及源强分析内容,硫化氢泄漏量按照酸性水汽提装置酸性气管道断面全部断裂考虑,本项目0.158kg/s,设定连锁装置响应时间5min,计算得硫化氢的泄漏量为47.4kg。
根据液化气的理化性质,本次评价主要分析液化气储罐所存液化气泄漏引起的爆炸影响。由于液化气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大气中破坏性的冲击波,爆炸碎片等形成抛射物,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爆炸发生后对周围生命和财产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不同损害等级的距离列于3-9。
表39 爆炸的损害特性
损害级别 | 值的范围m-1/3 | 对设备的损害 | 对人的损害 |
a | 0.03 | 重创建筑物和设备 | 1%死亡腑肺部损害 >50%耳膜破裂 >50%被抛射物严重砸伤 |
b | 0.06 | 对建筑物造成外表损伤或可修复的破坏 | 1%耳膜破裂 1%被抛射物严重砸伤 |
c | 0.15 | 玻璃破碎 | 被飞起的玻璃损伤 |
d | 0.40 | 10%玻璃破碎 | -- |
本项目物料泄漏发生火灾事故时,由于物料的急剧燃烧所需的供氧量不足,属于典型的不完全燃烧,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量很大,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本次评价将就物料燃烧过程的伴生的co排放情况进行预测。
物质燃烧产生的co按下式进行估算:
gco=2.33×q×c×q
式中:gco—燃烧产生的co量,kg/s;
q—物料中碳不完全燃烧率(%),本评价假定q值为20%;
c—物料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
q—参与燃烧的物料的量,kg/s,
经计算,原料油泄漏并发生火灾产生co的产生速率为25.6kg/s。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导致雨水阀门不能正常关闭,受污染雨水及消防废水排放到附近沟渠。考虑储罐区储罐泄漏后发生爆炸,将防火堤炸毁,导致消防废水溢出进入雨水管道,雨水排口阀门不能正常关闭,消防废水排至附近沟渠。
事故状态下受污染清净下水或含物料清净下水直接泵至雨水管网。考虑储罐区泄漏后发生火灾,消防废水经收集后通过事故废水导排系统排入事故水池,事故废水直接泵至雨水管网,造成违法排污。
公司设计时已考虑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设置了避雷针等。并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针对不同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其具体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经、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具体见下表。
表310 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经、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一览表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 环境风险物质扩散途径 |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 应急资源情况 |
泄漏 | 大气扩散、水环境扩散 | 1、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泄漏事故发生,并对发生泄漏的场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设置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报警器。 3、一旦发生事故情况须进行应急监测。 4、防渗措施:一般区域采用水泥硬化地面,罐区基础等污染区采取重点防渗。 5、防火堤与围堰设置:在罐区设置防火堤,确保泄漏后物料不会四处漫流。 6、事故废水收集措施:建立完善废水收集系统。 7、完善三级风险防控体系。一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防火堤、围堰内;二级防控将污染物控制在事故水池内;三级防控:对厂区污水及雨水总排口设置切断措施,封堵污染料液在厂区围墙之内,事故结束后,将事故废水间歇送入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蓝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挑河,防止事故情况下物料经雨水及污水管线进入地表水水体。 8、根据山东省环保厅《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要求,在厂区总排口设置环境风险预警监测点位,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监测项目包括:ph、cod、石油类等。在发现监测指标超标后,企业应当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9、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物资,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及时进行处置。 | 1、内部应急资源: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听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2、外部应急资源:请求支援的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如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消防、安全生产、医疗卫生、其他互助企业。 3、应急监测。 |
火灾 | 大气扩散 | 1、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甲醇、氨等的储存应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甲醇、氨等泄漏情形的发生,并对发生泄漏的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甲醇、氨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罐区注意严禁烟火,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物资。 | 1、应急监测。 2、应急消防。 |
环境风险防空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 | 水环境扩散 | 1、立即对雨水排放口进行封堵、吸附、收集等措施,减少受污染废水排入雨水管网,参与人员须佩戴防护用品。 2、启动潜水泵对受污染雨水进行导流至事故水池。 3、对已经泄漏进入沟渠的污水采取对沟渠上游、下游进行临时封堵,用抽液泵将受污染水收入事故水池。4、开展应急监测。 | 1、应急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消防锹等应急装备。 3、应急监测仪器。 |
表310 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经、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一览表(续表)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 环境风险物质扩散途径 |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 应急资源情况 |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 | 水环境扩散 | 1、及时停止装卸车; 2、加紧维修调试,尽快恢复处理效率。 | 个人防护用品。 |
违法排污 | 水环境扩散 | 1、立即对雨水排放口进行封堵、吸附、收集等措施,减少受污染废水排入雨水管网,参与人员须佩戴防护用品。 2、启动潜水泵对受污染雨水进行导流至事故水池。 3、对已经泄漏进入沟渠的污水采取对沟渠上游、下游进行临时封堵,用抽液泵将受污染水收入事故水池。 4、开展应急监测。 | 1、应急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消防锹等应急装备。 3、应急监测仪器。 |
运输系统故障 | 土壤环境扩散 | 1、立即停止物料装卸; 2、对泄漏废液进行封堵、吸附、收集等; 3、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清理,可以委托处置。 | 物料回收。 |
地震 | 大气环境扩散、水环境扩散、土壤环境扩散 | 1、听从指挥部统一调遣和指挥,首先处理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事故; 2、生产装置紧急停车,安排职工有序撤离; 3、做好个人防护。 | 个人防护用品。 |
本次风险评估选取的标准见表311。
表311 风险评价标准
物质名称 | 标准限值(mg/m3) | ||
lc50 | idlh | pc-stel | |
甲醇 | 83776 | 33000 | 50 |
氨 | 1390 | 360 | 30 |
硫化氢 | 618 | 430 | 10 |
1)甲醇泄漏情景
选取d类、f类稳定度对有风和静小风不利天气条件分别进行事故后果模拟计算。本次风险评价选择选取0.5m/s、1.5m/s和2.5m/s典型风速进行预测。
甲醇储罐泄漏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312 甲醇扩散30min后的影响范围表
稳定度 | 天气条件 | 影响范围(m) | ||
lc50最远距离 | idlh最远距离 | pc-stel最远距离 | ||
d | 静小风(0.5m/s) | 5.7 | 9.1 | 99.7 |
有风(1.5m/s) | 0.0 | 7.7 | 1093.3 | |
平均风速(2.5m/s) | 0.0 | 0.0 | 849.3 | |
f | 静小风(0.5m/s) | 7.3 | 13.3 | 422.6 |
有风(1.5m/s) | 0.0 | 9.9 | 1012.4 | |
平均风速(2.5m/s) | 0.0 | 12.5 | 1891.2 |
2)氨泄漏情景
选取d类、f类稳定度对有风和静小风不利天气条件分别进行事故后果模拟计算。本次风险评价选择选取0.5m/s、1.5m/s和2.5m/s典型风速进行预测。
氨储罐泄漏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313 氨扩散30min后的影响范围表
天气条件 | 影响范围(m) | |||
lc50最远距离 | idlh最远距离 | pc-stel最远距离 | ||
d | 静小风(0.5m/s) | 57.3 | 120.6 | 413.2 |
有风(1.5m/s) | 254.8 | 597.9 | 1884.5 | |
平均风速(2.5m/s) | 198.8 | 451.8 | 1906.1 | |
f | 静小风(0.5m/s) | 0 | 0 | 489.7 |
有风(1.5m/s) | 546.5 | 1382.1 | 1652.7 | |
平均风速(2.5m/s) | 389.6 | 995.6 | 2617.1 |
3)酸性气泄漏情景预测
选取d类、f类稳定度对有风和静小风不利天气条件分别进行事故后果模拟计算。本次风险评价选择选取0.5m/s、1.5m/s和2.5m/s典型风速进行预测。
酸性气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314 酸性气扩散30min后的影响范围表
稳定度 | 天气条件 | 影响范围(m) | ||
lc50最远距离 | idlh最远距离 | pc-stel最远距离 | ||
d | 静小风(0.5m/s) | 54.3 | 65.4 | 421.9 |
有风(1.5m/s) | 176.4 | 223.6 | 2011.6 | |
平均风速(2.5m/s) | 124.3 | 159.7 | 1588.4 | |
f | 静小风(0.5m/s) | 82.6 | 100.0 | 610.3 |
有风(1.5m/s) | 365.2 | 465.6 | 2097.1 | |
平均风速(2.5m/s) | 255.5 | 330.0 | 3257.4 |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胡二邦主编)中建议半致死范围内的人员,属于事故紧急撤离人员,应保证在30min内撤走;idlh浓度范围内的人员属于应急撤离人员;对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建议事故发生时,应进行应急监测。各风险物质环境风险防范距离见下表。
表315 各风险物质环境风险防范距离一览表
风险物质 | 半致死半径(m) | 应急撤离半径(m) | 应急监测半径(m) |
甲醇 | 7.3 | 13.3 | 1891.2 |
氨 | 546.5 | 1382.1 | 2617.1 |
硫化氢 | 365.2 | 465.6 | 3257.4 |
选取d类、f类稳定度对有风和静小风不利天气条件分别进行事故后果模拟计算,预测模式选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多烟团模式。本次风险评估选取0.5m/s、1.5m/s和2.5m/s典型风速进行,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预测,具体结果见下表。
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影响范围见下表。
表316 co扩散30min后的影响范围表
稳定度 | 天气条件 | 影响范围(m) | ||
lc50最远距离 | idlh最远距离 | pc-stel最远距离 | ||
d | 静小风(0.5m/s) | 139.5 | 165.8 | 1,346.40 |
有风(1.5m/s) | 229.8 | 302.9 | 3,396.00 | |
平均风速(2.5m/s) | 89.5 | 123.8 | 5,013.20 | |
f | 静小风(0.5m/s) | -- | -- | 1,690.40 |
有风(1.5m/s) | 330.9 | 464.4 | 3,803.30 | |
平均风速(2.5m/s) | 135.4 | 169.5 | 6,073.80 |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胡二邦主编)中建议半致死范围内的人员,属于事故紧急撤离人员,应保证在30min内撤走;idlh浓度范围内的人员属于应急撤离人员;对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建议事故发生时,应进行应急监测。
企业各风险物质环境风险防范距离见下表。
表317火灾事故次生co扩散的环境风险防范距离一览表
风险物质 | 半致死半径(m) | 应急撤离半径(m) | 应急监测半径(m) | |
火灾次生污染 | 次生co | 330.9 | 464.4 | 6,073.80 |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导致雨水阀门不能正常关闭,受污染雨水及消防废水排放到附近沟渠。考虑储罐区储罐泄漏后发生爆炸,将防火堤炸毁,导致消防废水溢出进入雨水管道,雨水排口阀门不能正常关闭,消防废水排至附近沟渠,其中含石油类、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质。此种情景发生后,由于石油类、氨氮、硫化物等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可造成沟渠内水生动物和水生生物死亡。
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导致污染物超标排入草桥沟,对草桥沟水质造成一定冲击。厂区设有事故水池,一旦发现废水水质超标,可以采取应急措施,停止外排,事故状态下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事故状态下受污染清净下水或含物料清净下水直接泵至雨水管网。考虑储罐区泄漏后发生火灾,消防废水经收集后通过事故废水导排系统排入事故水池,事故废水直接泵至雨水管网,造成违法排污。由于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可能造成沟渠内水生动物和水生生物死亡,对地表水水质造成污染。
地震灾害中导致储罐区受到破坏,储罐爆裂,造成油类、氨、甲醇等流入附近的沟渠,非饮用水干渠,且下游无环境敏感区分布。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差距分析下表。
表4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差距分析一览表
评估指标 | 公司实际情况 | 评估结果 |
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 | 公司建立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保养,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做好交接班记录。 | 符合要求 |
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 | 1)建有1座5000m3事故水池一座;2)配备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3)罐区设置防火堤;4)设置防雷、防爆和消防应急措施;5)设置事故废水导排系统。 | 符合要求 |
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 | 至少每年一次对应急救援人员(包括应急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组人员)进行环境风险应急救援培训,采用宣传栏等方式对周边单位及人员宣传应急响应知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每季度由公司负责人组织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每年由公司组织一次公司全部员工参加的综合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在厂区内粘贴应急疏散图等。 | 基本符合要求 |
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 | 建立事故信息通报、事故信息上报和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制度,并有效执行。 | 基本符合要求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见下表。
表42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一览表
评估指标 | 公司实际情况 | 评估结果 |
是否在废气排放口、废水、雨水和清洁下水排放口对可能排出的环境风险物质,按照物质特性、危害,设置监视、控制措施,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 在雨水和废水等排放口设置控制阀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废水排放口设置有在线监测设备,并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 符合要求 |
是否采取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 设置三级防控体系,事故废水可以自流进入事故水池,确保不出厂区。一级防控体系为储罐区防火堤、装置区围堰;二级防控体系为事故水池;三级防控体系为控制不出厂。雨污分流、雨水系统经雨水排放口排放,建设有雨水收集池及雨水截流阀。 | 符合要求 |
涉及毒性气体的,是否设置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是否已布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是否有提醒周边公众紧急疏散的措施和手段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 罐区等设施设有有毒气体泄漏紧急处理装置,并设有有毒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并能落实岗位责任,具有提醒周边公众紧急疏散的措施。 | 符合要求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见下表。
表43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一览表
评估指标 | 公司实际情况 | 评估结果 |
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包括应急监测) | 已配备基本的应急处理物资,包括 (1)环境应急指挥装备,如应急照明等。 (2)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如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 (3)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正压式自给呼吸器等。 (4)环境应急处置器材,如消防栓、灭火器、消防应急池等。 | 符合要求,建议及时更新补充。 |
是否已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 企业设置了现场指挥救援机构包括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消防灭火组、应急监测组等部门。各应急救援专业队员由企业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平时状态下在本职岗位上,根据应急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参加培训学习和应急演练,发生突发事故后立即进入急抢险救援专业小组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 符合要求,建议加强应急救援队员专业技能培训 |
是否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伍等情况)。 | 企业已与附近企业达成应急救援共识,一方发生事故,双方从救援设备、救援人员等方面统一协调调动。 | 符合要求 |
根据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1950~2000年50年间,中国石化行业发生的事故,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有204起,其中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占7起。1950~1990年40年间,中国石化行业发生的事故,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有259起,其中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占15起。259起事故原因分布见下表。
表44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259起事故原因分析
序号 | 事故原因 | 事故起数 | 事故频率,% | 所占比例顺序 |
1 | 设备缺陷、故障 | 52 | 20.3 | 2 |
2 | 仪表电气故障 | 25 | 9.3 | 6 |
3 | 违章操作、误操作 | 90 | 34.7 | 1 |
4 | 管道破裂泄漏 | 10 | 4.1 | 4 |
5 | 阀门泄漏 | 19 | 7.1 | |
6 | 安全设施不全 | 36 | 14.0 | 3 |
7 | 雷击 | 27 | 10.5 | 5 |
从以上案例统计结果来看,因违章操作、误操作造成的事故占34.7%,其他依次为设备缺陷20.3%,安全设施不全14.0%,雷击占10.5%。
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降低、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1)防泄漏措施
涉及的物料为易燃易爆物质,为防止物料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物料输送过程中实行密闭操作,装卸车采用密闭装卸工艺,储罐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自动联锁切断设施等安全措施,装卸区设置定量装车系统,防止储罐、运输车辆物料外泄。在发现泄漏,及时倒罐,切换出罐内介质,及时补漏或更换阀门、法兰。涉及的易燃易爆物料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始终置于密闭的容器和管道中,对操作人员不构成危害。
(2)防火、防爆措施
罐区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设置符合要求的不燃烧体防火堤,并在罐区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储罐区的机泵、照明设施等皆选用防爆型,储罐区机泵等控制按钮选用防爆防腐控制按钮。
(3)加强培训和宣传
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及《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等法规的规定进行建设并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安全管理,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安全经营。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同时制作危险化学品告知卡,并按要求上墙,让职工了解危化品的理化性质、毒性及急救措施,使职工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危险、危害状态应急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
经现场勘查,发现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表45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环境风险单元 | 环境风险物质 | 存在的问题 | 可能影响的受体 | 整改期限 |
全厂 | 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硫氢化钠、甲醇、氨 | 环境事故应急教育与技能培训频次不足 | 地表水、环境空气 | 中期 (3~6个月) |
全厂 | 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硫氢化钠、甲醇、氨 | 每季度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主要偏重于安全应急演练。 | 地表水、环境空气、人身伤害 | 长期 (6个月以上) |
同时,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安全与环境隐患,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周边受影响居民进行联动。
根据企业发展和周边环境要求的提升,前述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已由公司领导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进行设计和筹划,具体实施计划见表5-1。
表51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表
序号 | 实施措施内容 | 负责人 | 实施计划 |
1 | 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教育与培训。让员工熟练使用各种防范装置和用具,学习如何开展事故现场抢救、救援及事件的处理,事故现场自我防范及监护的措施,人员疏散撤离方案、路径 | 李晶晶 | 2019..3~2019.6 |
2 | 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教育与培训。让员工熟练使用各种防范装置和用具,学习如何开展事故现场抢救、救援及事件的处理,事故现场自我防范及监护的措施,人员疏散撤离方案、路径,以及应急监测。 | 李晶晶 | 至少每年一次 |
注:每完成一次实施计划,都应将计划完成情况登记建档备查。
对于完善环境应急防控涉及的经费,企业决定由公司财务部门支出解决,专款专用,所需经费列入公司财政预算。
同时,公司领导层要求,务必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所需的经费应按公司销售额的增加而逐年递增一定比例。
根据企业生产、使用、存储和释放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的评估分析结果,分别评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将企业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企业下设位置毗邻的多个独立厂区,可按厂区分别评估风险等级,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并进行表征,也可分别表征为企业(某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企业下设位置距离较远的多个独立厂区,分别评估确定各厂区风险等级,表征为企业(某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流程示意图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公司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见下表。
表61 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一览表
物质名称 | 临界量q(t) | 存储量/在线量(t) | 危险性 | |
装置区、储罐区 | 石脑油 | 2500 | 5780 | 易燃易爆 |
柴油 | 2500 | 25788 | 易燃易爆 | |
液化石油气 | 10 | 1.82 | 易燃易爆 | |
硫化氢 | 2.5 | 0.09 | 有毒有害、易爆 | |
硫氢化钠 | 2.5 | 138 | 有毒有害 | |
甲醇 | 10 | 3200 |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 |
氨 | 5 | 0.06 |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
涉气风险物质包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附录 a 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部分全部风险物质以及第八部分中除 nh3-n 浓度≥2000mg/l 的废液、codcr 浓度≥10000mg/l 的有机废液之外的气态和可挥发造成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固态、液态风险物质。
判断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燃料、“三废” 污染物等是否涉及大气环境风险物质(混合或稀释的风险物质按其组分比例折算成纯物质),计算涉气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存在量(如存在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年度内最大存在量计算)与其在附录 a 中临界量的比值 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风险物质时,该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风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
式中:w1, w2, ..., wn——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t;
w1, w2, ..., wn——每种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按照数值大小,将q划分为4个水平:
(1)q<1,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
(2)1≤q<10,以q1表示;
(3)10≤q<100,以q2表示;
(4)q≥100,以q3表示。
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62 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结果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临界量(t) | 最大储存量q(t) | q |
1 | 液化石油气 | 10 | 1.82 | 0.182 |
2 | 硫化氢 | 2.5 | 0.09 | 0.036 |
3 | 甲醇 | 10 | 3200 | 320 |
4 | 氨 | 5 | 0.06 | 0.012 |
合计 | 320.23 |
公司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为320.23,属于q≥100(q3),以q3表示。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将各项指标分值累加,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含有风险工艺和设备情况的评估按照工艺单元进行,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企业,对每套工艺单元分别评分并求和,该指标分值最高为30分。
表63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评估
评估依据 | 分值 | 本企业情况 | 本企业得分 |
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 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 | 10/每套 | 现有工程涉及加氢工艺 | 10 |
其他高温或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a | 5/每套 | 不涉及 | 0 |
具有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名录和设备b | 5/每套 | 不涉及 | / |
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设备 | 0 | 涉及 | 0 |
注:a 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30000.2至gb30000.13所确定的化学物质;b 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淘汰期限的 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经分析,现有项目涉及裂解工艺、加氢工艺,本次评分得分为10分。
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指标见下表。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总和,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70分。
表64 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
评估依据 | 分值 | 本企业情况 | 本企业得分 | |
性气体泄漏控预警措施 | (1)不涉及附录a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或 (2)根据实际情况,具备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氨等)厂界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 | 0 | 具备厂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 | 0 |
不具备厂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 | 25 | |||
符合防护距离情况 | 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 | 0 | 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 | 0 |
不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 | 25 | |||
近3年内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 | 发生过特别重大或重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 | 20 | 未发生突发大气环境事件 | 0 |
发生过较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 | 15 | |||
发生过一般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 | 10 | |||
未发生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 | 0 |
经分析,本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得分为0分。
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出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按照下表划分为4个类型。
表65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划分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 |
m<25 | m1 |
25≤m<45 | m2 |
45≤m<65 | m3 |
m≥65 | m4 |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m=10,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25,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为m1。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按照企业周边人口数进行划分。按照企业周边5公里或500米范围内人口数将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划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三种类型,分别以 e1、e2 和 e3 表示,见下表。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按类型1、类型 2 和类型 3 顺序依次降低。若企业周边存在多种敏感程度类型的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则按敏感程度高者确定企业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
表66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
敏感程度类型 |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
类型1(e1) | 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5万人以上,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1000人 以上,或企业周边5公里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 |
类型2(e2) | 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 总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 |
类型3(e3) | 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下,且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500人以 下 |
根据前文2.2节,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下,且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500人以下,因此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为类型3(e3)。
根据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按照表5确定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表6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矩阵表
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程度(e) | 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 量比值(q) |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 |||
m1类水平 | m2类水平 | m3类水平 | m4类水平 | ||
类型1(e1) | 1≤q<10(q1)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10≤q<100(q2)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q≥100(q3)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类型2(e2) | 1≤q<10(q1)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10≤q<100(q2)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
q≥100(q3)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类型3(e3) | 1≤q<10(q1) | 一般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10≤q<100(q2)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
q≥100(q3)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320.23,属于q≥100(q3);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0分,属于m<25,为m2类水平;本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3(e3)。
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大气(q3-m1-e3)”。
涉水风险物质包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附录a中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部分全部风险物质,以及第一、第二部分中溶于水和遇水发生反应的风险物质,具体包括:溶于水的硒化氢、甲 醛、乙二腈、二氧化氯、氯化氢、氨、环氧乙烷、甲胺、丁烷、二甲胺、一氧化二氯,砷化氢、二氧化氮、三甲胺、二氧化硫、三氟化硼、硅烷、溴化氢、氯化氰、乙胺、二甲醚,以 及遇水发生反应的乙烯酮、氟、四氟化硫、三氟溴乙烯。
判断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是否涉及水环境风险物质,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混合或稀释的风险物质按其组分比例折 算成纯物质)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计算方法同6.3.1部分,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68 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结果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临界量(t) | 最大储存量q(t) | q |
1 | 石脑油 | 2500 | 5780 | 2.312 |
2 | 柴油 | 2500 | 25788 | 10.3152 |
3 | 硫氢化钠 | 2.5 | 138 | 55.2 |
4 | 甲醇 | 10 | 3200 | 320 |
5 | 氨 | 5 | 0.06 | 0.012 |
合计 | 387.84 |
公司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为387.84,属于q≥100(q3),以q3表示。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将各项分值累加,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含有风险工艺和设备情况的评估按照工艺单元进行,具有多套工艺 单元的企业,对每套工艺单元分别评分并求和,该指标分值最高为30分。
表69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评估
评估依据 | 分值 | 本企业情况 | 本企业得分 |
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 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 | 10/每套 | 现有工程涉及氧化工艺 | 10 |
其他高温或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a | 5/每套 | 不涉及 | / |
具有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名录和设备b | 5/每套 | 不涉及 | / |
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设备 | 0 | 涉及 | 0 |
注:a 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 gb30000.2 至 gb30000.13 所确定的化学物质;b 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淘汰期限的 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经分析,现有项目涉及裂解工艺、加氢工艺,本次评分得分为10分。
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指标见下表。对各项评估指标 分别评分、计算总和,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70分。
表610 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
评估指标 | 评估依据 | 分值 | 本企业情况 | 本企业得分 |
截流措施 | (1)环境风险单元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且 (2)装置围堰与罐区防火堤(围堰)外设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系统 的阀门关闭,通向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废水排放缓冲池或污水 处理系统的阀门打开;且 (3)前述措施日常管理及维护良好,有专人负责阀门切换或设置自动切换设施保证初期雨水、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入污水系统 | 0 | 罐区已设“四防”,罐区防火堤(围堰)外已设排水切换阀,已设事故水池、截流阀门,专人专职负责阀门切换 | 0 |
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包括可能发生液体泄漏或产生液体泄漏物的危险 废物贮存场所)的截流措施不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要求的 | 8 | |||
事故废水收集措施 | (1)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废水排放缓冲池等事 故排水收集设施,并根据相关设计规范、下游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和易发 生极端天气情况,设计事故排水收集设施的容量;且 (2)确保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在事故状态下能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且 (3)通过协议单位或自建管线,能将所收集废水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 0 | 已设事故水池,其容积满足要求;事故水池与污水管道连通,事故时可收集泄漏物和消防废水;事故废水能自流至事故水池,结束后,废水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 0 |
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包括可能发生液体泄漏或产生液体泄漏物的危险 废物贮存场所)的事故排水收集措施不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要求的 | 8 | |||
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 | (1)不涉及清净废水;或 (2)厂区内清净废水均可排入废水处理系统;或清污分流,且清净废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 ①具有收集受污染的清净废水的缓冲池(或收集池),池内日常保持足够的 事故排水缓冲容量;池内设有提升设施或通过自流,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 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且 ②具有清净废水系统的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 闭清净废水总排口,防止受污染的清净废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 0 | 设有雨水回收罐和事故水池,有足够容量;设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线连接输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雨水排放口设置监视及关闭设施,已落实岗位职责 | 0 |
表610 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续表)
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 | 涉及清净废水,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的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不符合上 述(2)要求的 | 8 | ||
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 | (1)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水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 ①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雨水外排;池内设有提升设施或通过自流,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②具有雨水系统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在紧急情况下有专人负责关闭雨水系统总排口(含与清净废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 (2)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得通过生产区和罐区,或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 的消防水等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 | 0 | 实施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后进雨水回收罐,设抽水设施,并与污水管线连接输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雨水设置收集明渠和管道,初期雨水收集至雨水回收罐;雨水排放口设置监视及关闭设施,已落实岗位职责 | 0 |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 | 8 | |||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控措施 | (1)无生产废水产生或外排;或 (2)有废水外排时: ①受污染的循环冷却水、雨水、消防水等排入生产废水系统或独立处理系统 ②生产废水排放前设监控池,能够将不合格废水送废水处理设施处理; ③如企业受污染的清净废水或雨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则废水处理系统 应设置事故水缓冲设施; ④具有生产废水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启闭,确保泄漏物、受 污染的消防水、不合格废水不排出厂外 | 0 | 厂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 生产废水排放前设在线监控,能够将不合格废水送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厂区建有事故水池;具有生产废水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启闭 | 0 |
涉及废水外排,且不符合上述(2)中任意一条要求的 | 8 |
表610 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续表)
废水排放去向 | 无生产废水产生或外排 | 0 | 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经管网输送至东营国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 | 6 |
(1)依法获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 (2)进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或 (3)进入其他单位 | 6 | |||
(1)直接进入海域或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或 (2)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或再进入海域;或 (3)未依法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 (4)直接进入污灌农田或蒸发地 | 12 | |||
厂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 (1)不涉及危险废物的;或 (2)针对危险废物分区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具有完善的专业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 | 0 | 针对危险废物分区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具有完善的专业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 | 0 |
不具备完善的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 | 10 | |||
近3年内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 情况 | 发生过特别重大及重大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 | 8 | 未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 | 0 |
发生过较大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 | 6 | |||
发生过一般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 | 4 | |||
未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的 | 0 |
注:本表中相关规范具体指gb50483、gb50160、gb50351、gb50747、sh3015。
经过分析,本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分得分为6分。
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水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出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按照下表划分为4个类型。
表6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划分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 |
m<25 | m1 |
25≤m<45 | m2 |
45≤m<65 | m3 |
m≥65 | m4 |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水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m=16,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25,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为m1。
按照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同时考虑河流跨界的情况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情况,将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下表。
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按类型1、类型2和类型3顺序依次降低。若企业周边存在多种敏感程度类型的水环境风险受体,则按敏感程度高者确定企业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
表612 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
敏感程度类型 | 水环境风险受体 |
类型1(e1) | (1)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后24小时流经范围(按受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速计算)内涉及跨国界的 |
类型2(e2) | (1)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或具有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其他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盐场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世界、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2)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涉及跨省界的;(3)企业位于溶岩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 |
类型3(e3) | 不涉及类型1和类型2情况的 |
注:本表中规定的距离范围以到各类水环境保护目标或保护区域的边界为准
根据前文2.2节,本项目不涉及类型1和类型2,因此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3(e3)。
根据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 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按照下表确定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表61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矩阵表
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程度(e) | 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 量比值(q) |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 |||
m1类水平 | m2类水平 | m3类水平 | m4类水平 | ||
类型1(e1) | 1≤q<10(q1)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10≤q<100(q2)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q≥100(q3)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类型2(e2) | 1≤q<10(q1)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10≤q<100(q2)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
q≥100(q3)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重大 | |
类型3(e3) | 1≤q<10(q1) | 一般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10≤q<100(q2) | 一般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
q≥100(q3) | 较大 | 较大 | 重大 | 重大 |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387.84,q≥100(q3)(以q3表示);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6分,属于m<25为m1类水平;本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2(e3)。
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水(q3-m1-e3)”。
综合比较分析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最终确定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本企业近三年内未因违法排放污染物、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因此,已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不需调整。
综上所述,由于本企业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表示为“q3-m1-e3)较大-水(q3-m1-e3)]”。
通过本次评估,本企业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320.23,属于q≥100(q3);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0分,属于m<25,为m2类水平;本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3(e3)。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大气(q3-m1-e3)”。
本企业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387.84,q≥100(q3)(以q3表示);本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为16分,属于m<25为m1类水平;本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为类型2(e2)。从而判定,本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水(q3-m1-e3)”。
综上所述,由于本企业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表示为“较大[较大-大气(q3-m1-e3)较大-水(q3-m1-e3)]”。
本企业已在相关部位设置了自动控制阀等自控设施,并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程;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为氨、石脑油、氨芳烃等,均按规范要求储存和使用;储罐区的报警装置、消防设施、监控设备齐全;建有事故应急池、雨水回收罐,且保持有效容积;基本配备了所需应急物资;企业有环保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完整的环保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配备应急人员。因此,通过整改措施实施后,企业环境风险属于可管控状态,企业环境风险可接受。
|